大竹县2023年农村经济形势分析
来源:县统计局
发布日期:2024-05-13
点击数:人次

​2023年,全县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、省、市、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,坚持把“三农”工作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,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,有序推进特色产业发展等各项工作,总体来看,全县农业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。

一、农村经济运行情况

2023年,大竹县农林牧渔总产值119.5亿元,同比增长3.4%(按可比价计算,下同)。其中,农业产值67.2亿元,同比增长4.1%对总产值贡献率64.7%;林业产值6.5亿元,同比增长15.9%对总产值贡献率19.5%;牧业产值37.8亿元,同比增长0.1%对总产值贡献率8.3%;渔业产值4.2亿元,同比增长3.1%对总产值贡献率4.1%;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.7亿元,同比增长4.4%

二、全年农业生产特点

(一)粮油稳产增产势头良好。2023年大竹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和中央、省、市、县决策部署,坚决落实粮食生产党政同责要求,将粮油稳产增产摆在首要位置,牢牢稳固粮食安全“压舱石”,落实耕地保护“长牙齿”的硬措施,严防“非农化”,遏制“非粮化”,推进种植园地改造,治理返荒耕地1000亩,改造种植园地1890亩,全面完成粮食生产目标任务,2023年全县粮食播面170.5万亩,产量62.3万吨,产量同比增长2.3%,全县粮食生产坚持“稳”字当头,“扩”字添产。

(二)特色产业成效显著拎紧“菜篮子”,2023年大竹县通过政策引领、规范管理和资金支持,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,全县蔬菜生产能力得到全面提升,蔬菜产业逐步成为农民增收、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,2023年全年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达23.2万亩,产量达59.9万吨;二拾好“黄金叶”,大竹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发展绿色白茶产业,一方面完善产业配套设施,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,持续参照省领导联系指导精制川茶产业机制办公室印发的《四川省低产低效茶园改造实施方案(2021-2025)》执行,通过“改园、改树、改土”等技术措施对低产低效、老旧茶园进行改造提升,2023年合计改造3500亩,另外一方面加强白茶产地初加工及精深加工能力,提升“大竹白茶”区域公共品牌建设,促进白茶全产业链发展,2023年全年茶叶产量691吨,较2022年增加105吨,增幅17.9%;三打造“大集群”,2023年大竹县依托竹、苎麻、糯稻、香椿、白茶“5 N”特色产业,打造百万亩特色产业基地,构建农产品百亿加工集群,擦亮农业“金”字招牌,同时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创建,申报储备国家级产业园项目,苎麻现代农业园区创省三星级园区,清河粮油 李子现代农业园区创市级园区,石桥铺粮油、安吉中药材 粮油、乌木粮油 中药材、高穴牧草 粮油、清水生猪 玉米现代农业园区创县级现代农业园区。

(三)畜牧业生产形势平稳。一抓实畜牧生产,2023年大竹县制定“十四五”畜牧产业发展规划和《大竹县促进生猪保供稳价八条措施》,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,切实做好我县畜禽保供稳价工作,2023年全县出栏生猪80.33万头,同比增长1.7%,引进优良种猪1.83万头,存栏外二杂母猪5.94万头,三元杂交改良面达93.1%,成功申报部级标准化示范场1个,省级标准化示范场3个,市级标准化示范场6个,县级标准化示范场10个,目前全县已建成生猪一级扩繁场(省级)4个,生猪二级扩繁场(市级)3个。其他畜禽方面,2023年全县出栏肉牛4.73万头,同比增长1.09%,出栏肉羊25.94万只,同比下降2.84%,出栏家禽1697.04万羽,同比下降1.23%,禽蛋产量3.76万吨,同比增长4.47%;筑牢防疫屏障,大竹县2023年积极开展动物卫生、生猪屠宰、检验检疫等监督执法工作,严格生猪及猪肉产品的调运备案工作,同时强化基础免疫工作,发放疫病防控宣传资料8000余份,共免疫生猪90万头、牛9万头、羊11.5万只、鸡400万羽、鸭70万羽、鹅30万羽,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达100%,确保我县未出现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

(四)林业保持高速增长。2023年大竹县以提高森林综合效益、助推城乡融合发展为总目标,建好大竹森林“四库”,统筹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,以先进科技为支撑,努力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,充分利用全县40万亩竹林面积优势,在合理优化竹林区域布局、品种结构、产业效益等方面,狠下功夫,取得较好实效,紧紧围绕竹景、竹居、竹食、竹艺、竹疗等新业态,构建三产融合最美产业风景,进一步延长了产业链、供应链、价值链。2023年大竹县林业产值6.5亿元,同比增长15.9%,保持高速增长,发展前景良好。

(五)渔业生产提质增效。2023年大竹县念好“优、绿、特、”三字经,以融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,加大规模化养殖建设力度,强化品牌建设,培养和壮大养殖专业合作社,加大克氏原螯虾、鲟鱼、鮰鱼等特色水产提质增效力度,增加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,发挥示范带动作用,积极推广稻渔种养循环、高低位池塘循环水养殖、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、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等设施渔业,加快推进集中连片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,年底前完成治理面积1639亩。2023年大竹县渔业产值4.2亿元,同比增长3.1%,下一步大竹县将继续推动渔业生产提质增效,助力水产强县建设。

三、存在的问题

(一)粮经争地与土地征收挤缩农业发展空间在耕地红线“非粮”的严控政策下,经济作物的发展受到很大限制,现有的经济作物用地指标非常有限,播面要保持持续性增长存在较大困难,蔬菜种植、设施农业发展受限,经济作物和粮食争地矛盾日益突出,同时二、三产业发展需要征收建设用地,其中多为农村集体土地,进一步挤缩了农业发展空间。

(二)生猪生产面临挑战,持续增长存在压力。一是养殖成本居高不下,主要饲料玉米、豆粕等价格自2022年持续保持高价运行,防疫、运输、人工费用持续上涨,养殖户利润空间不断受到挤压;二是价格低迷,生猪是强周期农产品,养殖周期较长,精准调控较难,受宏观政策、市场炒作等因素影响较大,随着生猪价格下跌,养殖处于亏损区间,存栏和能繁母猪便会减少;三是疫情防控存在风险,由于疫病复杂多变,防控压力非常大,我县大部分养殖场户深受疫病防控的困扰,许多中小型养殖场户担心疫病风险,如闻讯周边猪场有疫病发生,就加快出栏节奏,进一步增加了市场供应,导致猪价低迷。

(三)种植和养殖成本增加,农民增收受限。今年以来受多重因素影响,化肥、农药、种子等农资成本以及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,农民种粮收益降低,且养殖业受养殖周期长、疫病风险大、投入成本高、需要技术支撑等因素影响,多数农户养殖意愿不强。农村居民增收渠道受限,持续增收难度进一步加大。

(四)农业产品附加值不高,产业融合度不深。我县农业生产的现状基本上还是以小农户为主,农业龙头企业较少,大部分农业生产个体规模小、组织化程度不高,抵抗市场风险较弱,市场波动对农业生产能力影响很大,产业稳定性不强,同时农业企业标准化生产程度不高,深加工的农产品比重较低,与现代电商融合不够紧密,农产品竞争力较弱。

四、下步工作建议

(一)粮经协同发展,提高土地效益“大食物观”统筹粮食与经济作物协同发展,根据不同地区自然资源特点,积极探索粮经复合套种生产模式,在保证粮食安全同时,最大限度提升土地利用率,优化农业生产布局,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
(二)聚焦特色产品,延伸产业链条。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,全面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,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,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。通过持续壮大发展,做优做强东柳醪糟、大竹香椿、大竹白茶等特色产业,大力发展冷藏保鲜、原料处理、分级包装等产地初加工,建立优势农特产品精深加工园区和精深加工企业,提升精细化综合加工水平。着力推动农业特色产业园区、种养基地与乡村旅游、传统村落、非遗技艺特色村落等有机结合,丰富农业生产经营业态。推进农村一、二、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,加快形成一批全产业链的特色产业。继续推进农业品牌建设,全面推行农业生产“三品一标”,擦亮大竹金字招牌。

(三)精准监测调控、优化生猪产能。一紧盯全县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情况,稳住生猪基本固定产能和生物产能,指导适时调整,及时发出预警,引导合理安排生产;二加强猪病防控和饲养管理技术指导,抓好重大动物疫情防控,引领养殖户增强疫病防控信心,做好疫情监测排查,强化检疫、调运、屠宰等关键环节监管,及时核查处置疫情,为养殖业安全生产保驾护航;三是持续落实生猪稳产保供属地责任,稳定土地、环保、金融等长效性支持政策,及时采取补贴、信贷、贴息、出台生猪价格目标保险等政策措施,促使生猪产能稳定于合理区域。


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