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4月11日
在大竹县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
大竹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唐昌秀
各位代表:
受县人民政府委托,现向大会报告大竹县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4年计划草案,请予审查,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。
一、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
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,是大竹经济提质、建设加速的一年。这一年,在县委、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县人大、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,较好地完成了县第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1.4亿元,同比(下同)增长6.8%;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.6%;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.9%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8.2亿元,增长11.3%;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.4亿元,增长23%;城镇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.5%、7.4%;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16.4︰34.3︰49.3;跻身中国西部百强县第一方阵。
(一)坚持转型升级添动能,县域经济的“底盘”更稳
现代工业做大做强。经开区成功创建成第二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,柏林工业园区成功创建市级园区。规上工业企业达202户、居全市第一,实现总产值283.5亿元。新增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1家、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2家。经开区新建标准化厂房15万平方米,总面积达142万平方米;新(改)建园区干道3公里,基础设施覆盖面积拓展至12.5平方公里。新开工吉祥世家苎麻纺织脱胶生产、安浦联电路板生产等项目33个,竣工祥源棉纱苎麻混纺生产、鑫宏力达州大竹电池配件生产等项目21个。
现代农业做精做细。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74.2亿元,增长3.4%。落实耕地保护制度,治理撂荒地1000余亩,改造种植园地1890亩,“进出平衡”〔1〕恢复耕地9320亩,建设高标准农田5.7万亩,全年粮食播面170.5万亩,产量达62.2万吨。出栏生猪80.3万头。特色农业加快发展,苎麻、白茶、糯稻、香椿分别实现产值4.5亿元、20亿元、3.5亿元、3亿元。稻渔现代农业园区创省三星级园区,乌木镇、月华镇被认定为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。
现代服务业做优做实。新培育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3户、限额以上商贸企业22户,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22.6亿元、增长7.8%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8.5亿元。川渝合作(达州 大竹)示范园区争创为省级外贸转型示范基地。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和中农储 川东智慧国际农博城项目有序推进,川渝德联汽贸城、世纪隆生活广场开业运营。举办桃花节、“喊山开茶”文化节等活动8次,渔人部落创建成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。
(二)坚持扩大投资助增长,提质增效的“后劲”更足
持续发力项目谋划争取。争取上级资金共计64.3亿元,发行地方债券金额13.11亿元;中长期贷款项目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核项目13个,资金需求4.75亿元;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核需中央加大建设用地保障力度的国家重大项目2个。储备2024年中央(省)预算内投资项目59个、拟争取资金18.71亿元,谋划2024年专项债券项目85个、总投资283.98亿元、债券需求49.13亿元。
持续着力项目推进建设。7个省重点项目、29个市重大项目、242个县重点项目,分别完成投资18.35亿元、97.98亿元、128.83亿元。东柳河全流域防洪治理、国家级白茶基地等37个项目开工建设,北湖酒店、北城医养基地等80个项目有序推进,川渝合作(达州 大竹)示范园二期、川东农贸示范园等21个项目竣工投用。承办全省重大项目达州分会场现场推进活动。
持续聚力项目审批效率。创新编制重大项目审查审批流程图,形成“一对一”项目建设全过程审批清单57份。推行重大项目审批服务专区和专家线上服务机制,有效提升项目建设前期工作质效,减少各类重点项目审批材料18项,审批时限从120个工作日压缩至81个工作日,工程项目简易程序压缩至22个工作日,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审批时限压缩30%,合同审签时限压缩至7个工作日、提速185.7%。
(三)坚持统筹协调促发展,城乡面貌的“底色”更靓
城市品质有新提升。县城建成区规模拓展至32.5平方公里、32万人,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48.2%。白塔路、创新路等市政道路加快推进。大垫高速红线范围征拆任务完成75%,城宣大邻高速前期工作进展顺利。西渝高铁、成达万高铁、达竹快速通道利森大道段、幸福美丽乡村路加快建设。S507妈妈至庙坝段启动建设,S404竹阳至妈妈段、S508天城(垫江界)至高明段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。新增(智改)城区停车位1200余个、新能源汽车充电桩132个。建成5G基站868个,实现5G信号城镇全覆盖。
乡村振兴有新进展。牢牢守住防返贫底线,对全县监测对象1199户3126人全面落实帮扶措施。产业扶持助增收,实现外出转移就业4700余人。新(改)建村组道路175公里、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1万余户,治理(改造)水土流失27平方公里。乌木滩水库枢纽除险加固工程、同心桥水库渠道续建与节水改造工程全面完成。建成农村集中供水工程165处,农村集中供水率达100%、自来水普及率超92%。行政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、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%。
城乡环境有新改善。出台并严格落实《大竹县“十四五”节能减排综合工作实施方案》,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323天。全县35个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%,6个国省考断面水质均值达Ⅲ类,合格率100%。长江十年禁渔持续开展,城镇污水治理两年攻坚行动全力推进,东柳河生态修复(一期)主体工程基本完工,关闭拆迁禁养区畜禽养殖场(所)65家。扎实推进“林长制”,矿山修复持续增绿,完成10.95万亩国有森林管护任务,森林覆盖率稳定在42.1%。
(四)坚持改革开放注活力,内外联动的“底座”更优
重点改革持续深化。全省县域民营经济改革试点持续推进,全年新增市场主体15602户,居全市第一。县属国有企业整合重组持续发力,兴竹公司获评AA信用等级。“放管服”改革纵深推进。招标投标交易担保制度改革持续推动,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已全面实现不见面开标。推进“科技计划和资金管理改革”,进一步下放科技计划项目预算调剂权,预算科目由9个精简至3个。信用大竹加快建设,归集信用信息数据总量402万余条。畅通企业融资渠道,全县入驻“信易贷”和“天府信用通”平台市场主体2863家,完成融资1127笔,融资金额73.8亿元。
开放能级持续强化。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“三区四县”〔2〕共同签订《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文旅合作共建协议》《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合作协议》《共建明月山柑橘产业示范带合作协议》《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酒店优惠合作协议》,携手发布文旅惠民政策和精品旅游线路。开设“川渝通办”专窗,梳理能办事项226项、大竹县—成华区政务服务通办事项67项,办理“川渝通办”事项3万余件。
营商环境持续优化。落实金融助企纾困政策,累计为1099户市场主体办理延期还本付息,涉及金额8.1亿元;为14064户市场主体减免小微企业账户开立手续费、账户管理费等费用共计3786.32万元。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,为1259户用户节约费用约113万元。完善知识产权制度政策体系,设立知识产权举报投诉与维权援助工作站13个。建立重大招商引资项目事前评估评价机制,修订出台“1+3”支持政策〔3〕,新签约项目87个、签约金额130.1亿元,承办全市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现场推介会,荣获全市招商引资年度考核第一名。
(五)坚持改善民生增福祉,共同富裕的“底子”更实
民生实事更贴心。民生支出达48亿元、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0.5%。保障创业贷款4030万元,开发公益性岗位2435个,发放岗位补贴1176万元。办理各类欠薪举报投诉案件134件,涉及劳动者1327人,为农民工追回劳动报酬等权益1452.38万元。持续推进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实践活动,为群众办实事2000余件。
社会保障更暖心。开展各类招聘会16场,提供岗位13315个,达成就业意向1090人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834人、失业(困难)人员再就业2103人。城乡医疗保险、养老保险分别参保85.1万人、66.4万人。发放社会救助、高龄津贴、优抚资金共计3.9亿元。组织实施省级“宜居工程”试点,为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762户。兜底保障孤儿、事实无人抚养儿童610人,发放基本生活费和生活补贴896.23万元。
社会事业更尽心。规划实施大竹县教育园区建设等项目17个。大竹中学被认定为“四川省引领性示范普通高中”,大竹一小被认定为“四川省义务教育优质发展共同体领航学校”。培育国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、省市级创新平台9家;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4家、科技型中小企业95家,新增授权发明专利16件,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达62%。开展“百场文化下乡”活动124场,全民健身体育活动64项次。承办四川省第十届老年人运动会太极拳(剑)比赛(大竹站),四川竹琴节目《话麻》在四川省第三届艺术节中荣获四川群星奖。
(六)坚持安全稳定固根基,社会和谐的“底线”更牢
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。扎实开展煤矿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,全年未发生煤矿非法违法生产建设行为,未发生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和人员涉险事件。采取“四不两直”方式,对铁路建设施工现场、粮食仓储企业、天然气长输管道开展安全检查并建立台账,坚决消除风险隐患,开展能源安全检查和应急处置演练。
社会治理水平稳步提高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〔4〕,圆满完成成都大运会信访安保维稳工作。扎实开展矛盾纠纷“大排查大起底大化解”专项行动,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0128件,化解成功率为99.29%。打造周家、西区社会治理服务中心,文星派出所被命名为省级“枫桥式公安派出所”,推动社会治理向“深耕善治”转型。
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稳步推进。全县15个自动水位监测站点、88套水库雨量水位综合监测点、18个森林防灭火监测监控点、42个地质灾害隐患点、52家危险化学品、22家非煤矿山、12家煤矿企业实现可视化、科学化监管,应急监测体系更加智能。组建各类救援队伍355支、4026人,招聘政府专职消防员40人,应急指挥队伍不断壮大。加强乡镇森林防灭火常态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,成功举办森林火灾应急处置演练2次。
一年来,我们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领域,全面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,经济发展稳步增长,各项指标稳步提升。成绩来之不易,问题更需深思。经济总量不大、产业结构不优,高质量发展基础仍不牢固;财政收入质量不高,资金、土地要素制约明显;城乡及“两区”融合发展还不平衡,要素流动尚不充分;耕地保护、生态环保、安全生产的压力依然较大。对此,我们一定正视差距、直面问题,拿出实招、逐项破解!
二、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预期目标
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: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,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认真贯彻中央、省、市决策部署和县第十四届党代会第四次会议精神,以重塑大县荣光、建设美好竹乡为总目标,坚持“工业强县、农业出彩、三产聚能、民生提质”思路,实施“主城引领、两区联动、城乡融合、全域振兴”战略,集中力量抓好“五件关键大事”〔5〕,向新而行、向高而攀,加快构筑新优势、奋力铸就新辉煌,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竹。
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: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,增长8%、力争9%;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%、力争9%;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%、力争9%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.5%、力争11%;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%;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、走在全市前列,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。
三、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
围绕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,我们将突出重点、把握关键,统筹经济社会发展,强化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,着力抓好八个方面重点工作:
(一)聚力抓现代工业,在壮大重点产业集群上狠下功夫
夯实工业园区平台基础。壮大“一区五园”〔6〕版图,拓展园区承载能力。持续巩固省级大竹经开区和川渝合作(达州 大竹)示范园区“两区合一”建设成果,夯实工业经济发展平台支撑。加大园区商住配套部分招商力度,加快推进三期标准化厂房竣工投用,积极启动五期工程。
支持优势企业集聚壮大。围绕制造业突破性崛起目标,大力实施先进制造业提质倍增计划,确保“2+3+ N”重点产业集群〔7〕总产值增长10%以上,争创全省制造业先进县。完善企业梯度培育机制,加大对“小升规”重点培育企业和新上规企业的跟踪指导服务,加快推动维奇新材料、川东电缆等企业上市步伐。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〔8〕,加快推进“贡嘎培优”“珠峰攀登”行动〔9〕,力争将东柳醪糟等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纳入国家级“小巨人”培育范畴。
提高科技创新竞争实力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开展高新技术企业“扩容倍增”行动、科技型中小企业“铺天盖地”行动,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家以上、新增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以上,力争R&D投入强度达0.9%以上。发展壮大国、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,加速培育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,引导企业建立完善技术创新平台,创建省、市级创新研发平台各1家以上。
(二)聚力抓现代服务业,在释放市场活力上狠下功夫
做好消费提振。分类建设金利美“夜经济”、幸福煌歌“购物型”、北城新区“娱乐性”、巴国古城“文创类”四大商圈。用好用活各类消费平台、展销平台,组织企业参加西博会、进博会、广交会和“川行天下”等市场拓展活动。持续发放消费券,举办美食购物节、汽车促销等系列消费促进活动,有力刺激消费市场,推动服务业经济发展,建设川渝东北区域消费中心,争创省级消费创新发展引领县。
做优消费场景。紧扣建成“省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”目标,提档升级“5+6”现代服务业体系〔10〕,加快全国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行动、川渝德联汽贸城等服务业重点项目的建设,壮大培育重点服务业企业和服务业品牌。大力开展现代服务业产业链招商活动,大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、带动效应强的行业龙头项目。
做靓文化旅游业。持续推进欢喜坪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、云峰茶谷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,完善相关旅游基础设施建设。加快杨通乡大庙寨红色文化村落二期项目、渔人部落创建省级研学旅行营地(基地)基础设施建设。支持清河古镇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、庙坝镇争创天府旅游名镇,推动海明湖温泉酒店恢复运营。
(三)聚力抓乡村振兴,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上狠下功夫
促进农业高质高效。坚决遏制耕地“非农化”、防止“非粮化”,守牢粮食安全底线,深入推进“稳粮扩油”,新建及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5万亩以上,高标准打造水稻“254”示范区〔11〕。常态化推动撂荒耕地复耕复种。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,确保粮食播面和产量稳定在170万亩、62万吨以上,出栏生猪80万头以上。聚焦“天府粮仓 千园建设”发展机遇,推动粮油现代农业园区、稻渔园区加快建成国家级园区,支持苎麻园区争创省三星级园区、香椿园区创建省级林业产业园区,确保市级以上园区数量稳居全市第一。
促进农村宜居宜业。强化规划引领,统筹实施危房改造、农村改厕、垃圾污水治理等工程,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完备度、公共服务便利度、人居环境舒适度。健全抗旱水源工程体系,确保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2%以上。实施数字乡村工程,推动5G建设向农村地区延伸。
促进农民富裕富足。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,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,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和新的致贫。通过扶贫车间、龙头企业、公益岗位等渠道,重点帮助脱贫户、监测户就近就地就业;落实农业农村创新创业优惠政策,鼓励能力强、有创业意愿的脱贫人口创业增收;充分发挥致富引领带动作用,促进脱贫户、监测户稳定增收。
(四)聚力抓项目投资,在夯实县域经济基础上狠下功夫
加快推进重点项目。全面加速4个省重点(续建、新开工类)项目、29个市重大项目、271个县重点项目建设,力争新开工西(达)渝高铁(大竹站)配套基础设施、西山片区国家储备林等项目160个以上,加快建设北城医养基地、土地滩水库等项目44个以上,竣工投用育新路、防洪排涝整治等项目65个以上,确保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。
持续开展招商引资。聚焦主导产业,聚力招引产业引领型、配套补链型、税收贡献型企业,抓实补链、延链、强链等环节,力争在产业集群上实现新突破。聚焦行业龙头,加大力度对接“三类500强”、上市公司、隐形冠军等优质企业,持续发力百亿级项目对接,全力推动项目签约落地。力争新引进百亿级重大产业项目1个、十亿级重大产业项目20个,到位资金突破130亿元,引进外资350万美元,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9.5亿元。
有效争取政策资金。及时精准高效对接上级政策导向、资金投向,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,做好重要基础设施、保障性安居工程、城市更新及老旧小区改造等领域项目策划,力争到位更多政策资金。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,策划交通、文化旅游等领域有收益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,推动政府债券规模、结构不断优化。
(五)聚力抓城市建设,在构建中等城市骨架上狠下功夫
优化城市功能品质。围绕“中等城市骨架全面建成”目标,加快推动高铁站前路、高铁站前北路、体育大道北三段、竹凤大道北延伸段等项目,持续推进文新南路、体育大道北二段、高速路南出口与环城路连接线等项目建设。加快推进“三旧一村”〔12〕改造,完善城镇功能配套,提升县城公园绿地品质,争创国家园林县城。扩容信息宽带网,加快5G网络无缝覆盖,打造“满格大竹”。全域探索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,打造具有大竹特色的“双创圆梦驿”“青年活力城”“幸福宜居地”。
强化城市治理创新。深入开展城乡融合环境治理提升行动,强化市容秩序提质,举全县之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。开展“视觉清净”“市容清爽”“缓堵保畅”三大行动,高标准整治城市户外广告,持续推进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和农贸市场周边市容秩序专项整治,设置临时便民摊区,强化规范管理。规范运行大件垃圾处置中心,加快推进餐厨垃圾项目建设。
加快交通水利发展。围绕“生命之水”高质量配置目标,聚力推进“五大工程”〔13〕,完成生产、生活、生态用水功能性布局。竣工引水入竹,谋划“渠江引流”和抽水蓄能电站项目,加快推进“万亿水利国债”项目建设。围绕立体综合交通格局基本形成目标,全力支持西(达)渝高铁、成南达万高铁建设,加快建设大垫高速、机场大道、南城大道,加快完成城宣大邻、南大高速投资人招商,确保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。加快高庙路、竹垫路、竹庞路等县内干线改造升级,促进山前山后两区联动发展。建成幸福美丽乡村路38公里、农村公路123公里、安防工程40公里。
(六)聚力抓改革开放,在营造一流发展环境上狠下功夫
深化重点领域改革。纵深推进全省县域民营经济改革试点,建成“一站式”综合服务“万市兴”平台,完善公共信用综合评价体系,着力破解企业融资难题。实施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专项行动,不断提升国企核心竞争力和造血能力。全面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措施,充分释放政策红利。积极推进包容审慎执法,着力解决职能交叉、多头执法、执法扰企等问题。
持续推动区域合作。提速川渝万达开统筹发展示范区、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建设,共建共融西部陆海新通道,依托明月山文化旅游联盟,聚力打造具有明月山辨识度的“双城圈”建设标志性成果。按时完成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2024年各项任务,全力推动重大改革、重大项目、重大平台建设,确保合作有成效,群众得实惠。
大力优化营商环境。全力压缩企业开办环节,实现企业开办“一次办”“随时办”,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措施,提升企业合规经营指导水平。引导企业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,完善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和维权援助机制。及时了解企业堵点、诉求,建立常态化服务机制,打造“多领域、全覆盖”服务网络。强化要素保障,降低水电气要素成本,落实各项惠企价格政策。
(七)聚力抓民生福祉,在改善群众生活品质上狠下功夫
推动社会保障更加健全有力。办好“十大民生实事”,保持民生支出占比70%以上。统筹高校毕业生、退役军人、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。推动社保扩面提质和最低生活保障提标,确保城乡居民基本养老、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%、98%以上。持续加强社会救助政策和工作宣传,全面落实最低生活保障、特困人员救助供养、临时救助政策。依托省级“天府救助通”智慧救助平台和达州市社会救助综合服务平台,实现数据汇集、互联互通、信息共享。
推动社会事业更加优质公平。支持大竹中学建成达州第一、川东一流、引领四川的普通高中,探索“小、初、高一体化贯通式”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。全面推进健康达州行动,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,改造投用文星镇亚定点医院,建成5家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,加快建设健康四川示范县和省级健康县。开展“百场文化下乡”活动124次以上,争创全国老年太极拳之乡。
推动社会大局更加安全稳定。抓实安全生产,推进防汛抗旱、地质灾害防治、森林防灭火等能力体系建设。抓实社会稳定,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,坚决防范和打击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;做好债务风险管控,合理控制增量,有效化解存量;强化食品药品监管,守护“舌尖上的安全”。
(八)聚力抓减污降碳,在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上狠下功夫
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。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,严控“两高一低”项目建设。着力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,力争创建国省级绿色工厂3户以上。建成城乡公共区域新能源汽车充电站(桩)150个以上、城市电瓶车驿站20个。积极引导市民形成勤俭节约、低碳出行、绿色消费的生活风尚。
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。持续抓好工业企业、建筑扬尘、道路扬尘、秸秆禁烧、餐饮油烟等大气污染防治工作。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及“千万工程”〔14〕建设。加快建设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区,推进“无废城市”〔15〕细胞建设。严格落实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,实施重点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治理行动,完成卷硐片区非煤露天矿山综合整治、国家移交长江经济带问题整改,大力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。
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效益。力争全年空气质量达标率90%以上,基本消除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。加强水质调度,定期发布水质状况。做好河长制工作,坚持常态巡河、联防联控、靶向治理。确保全域水质考核断面、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。加强水域岸线管理保护,持续抓好长江十年禁渔。加快争创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。
2024年,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,在县委、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自觉接受县人大、县政协的监督,坚定信心、改革创新、锐意进取、勇往直前,向新而行、向高而攀,加快构筑发展新优势,奋力铸就大竹新辉煌,为重塑大县荣光建设美好竹乡而努力奋斗!
注释和名词解释
1.“进出平衡”:即把耕地转为林地、草地、园地等其他农用地及农业设施建设用地的,要把另外的林地、草地、园地等其他农用地及农业设施建设用地整治为耕地。
2.三区四县:即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中的重庆市梁平区、长寿区、垫江县和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及达州市达川区、大竹县、开江县。
3.“1+3”支持政策:“1”即《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》(竹委发〔2023〕12号);“3”即《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十五条措施》(竹府办〔2023〕21号)、《支持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十三条措施》(竹府办〔2023〕20号)、《支持轻纺鞋服产业发展十二条措施》(竹府办〔2023〕18号)。
4.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:主要内容是在开展社会治理中实行“五个坚持”,即坚持党建引领,坚持人民主体,坚持“三治融合”,坚持“四防并举”,坚持共建共享。
5.五件关键大事:一是“生命之水”高质量配置;二是制造业突破性崛起;三是立体综合交通格局基本形成;四是中等城市骨架全面建成;五是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成功。
6:“一区五园”:构建以大竹经开区为核心,石河、庙坝、月华、柏林、川渝合作示范园等产业园区协同发展的“一区五园”布局。
7.“2+3+N”重点产业集群:2个首位产业即电子信息和大数据、智能制造,3个主导产业即轻纺鞋服、竹纤维及苎麻新材料、农产品加工,N个特色优势产业。
8.新质生产力: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到,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,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、生产力发展路径,具有高科技、高效能、高质量特征,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。
9.“贡嘎培优”“珠峰攀登”行动:“贡嘎培优”以省内最高峰为行动命名,聚焦“16 1”重点产业领域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、高新技术产业、新经济领域,大力发展“资源消耗少、环境影响小、科技含量高、产出效益好、发展可持续”的制造业优质企业,打造产业链“领航”企业、单项冠军企业、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;“珠峰攀登”即打造一批领航企业、单项冠军企业,发展专精特新企业,培育优秀企业家队伍。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、强链补链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难点重点。
10.“5+6”现代服务业体系:“5”即商业贸易、现代物流、科技研发和数据服务、金融服务、文体旅游五大支柱型服务业;“6”即人力资源与教育培训、商务会展、竹城美食、医疗康养、家庭社区、绿色交通六大成长型服务业。
11.水稻“254”示范区:2个万亩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、5个千亩高产展示片、4个百亩攻关点。
12.三旧一村:老旧小区、老旧街区、危旧房屋、城中村。
13:五大工程:大调水、大灌区、大水网、大供水、大平台五大工程。
14.千万工程:即“千村示范、万村整治”工程,是浙江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在基层农村的成功实践。
15.“无废城市”:以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,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,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,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,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。